
在全球航運業的鎂光燈下,新加坡港口正以驚人態勢,展現其作為區域樞紐的非凡實力。本年首四個月,該國已處理高達1,42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 (TEU),按年增長達6.1%,預示全年處理量或能再創4,110萬TEU的新高——這一點在近期的新加坡港口貨物吞吐量有望於2024年達4000萬TEU的報導中亦有提及。此等亮麗數據,無疑為市場注入強心針。
然而,此番成就的背後,正如新加坡交通部長徐芳達*所言,是「全球供應鏈面臨更大動盪、不確定性及轉變」的複雜格局。對銳意拓展東盟市場的香港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機遇與挑戰並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此一形勢,探討香港企業如何在這波動的市場中穩佔先機,並有效管理風險,從而成功開拓並深化其在東盟地區的業務版圖。
註:新的新加坡內閣於2025年5月23日宣誓就職,新議員蕭振祥出任交通部代部長,接棒調任國家發展部的原部長徐芳達。
東盟商機湧現:新加坡指標引領
新加坡港口的蓬勃發展,不僅是其自身經濟活力的體現,更是整個東盟貿易區興旺的「風向標」。破紀錄的貨櫃處理量、港口營運商PSA計劃增聘2,500名員工,以及具備長遠戰略意義、未來年處理量高達6,500萬TEU的大士港擴建藍圖,均清晰指向東盟地區持續增長的需求及日益提升的基建設施,這也解釋了為何新加坡海運充滿主要裨益與機遇。
對香港商界而言,這意味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貨物經新加坡轉運至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國家的效率有望提升,連接亦將更為緊密。一個高效且不斷擴展的區域樞紐,無疑能帶動整體東盟貿易增長,為積極「走出去」的港企帶來實質裨益。
「新常態」下的挑戰:洞悉環球貿易波動
儘管前景亮麗,我們亦須正視當前全球貿易的「新常態」。徐部長提及,美國關稅政策的短期調整曾引發一輪「提前出貨潮」,雖刺激了短期增長,但也反映了關稅對物流的影響及市場的敏感反應。企業在規劃國際貿易時,亦需充分理解如Incoterms等貿易術語,並妥善處理如危險品運輸等特殊貨物的安排。其他類型貨物的運輸情況則「較為複雜」,深受國際貿易談判及全球供應鏈重塑的影響。
這些「產地與目的地的轉移」及「貨運方式的改變」,均可能對企業在香港至東盟貨運的規劃、成本控制及運輸時效構成挑戰。因此,提升供應鏈物流的靈活應變能力,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韌性為王:新加坡的策略借鏡

面對變幻莫測的全球貿易格局,新加坡並未選擇被動應對,而是展現出卓越的戰略前瞻性,積極鞏固其作為全球物流樞紐的核心地位。其策略的核心,正是將「韌性」奉為圭臬。交通部長徐芳達一語道破天機:「無論全球供應鏈如何轉移,新加坡的關鍵在於保持其作為重要樞紐港和全球供應鏈關鍵節點的地位。」這份自信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持續不斷的深耕與投入。
首先,新加坡在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上不遺餘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正在分階段興建的大士港 (Tuas Port) 擴建項目。這個超級港口不僅著眼於大幅提升貨物處理能力,以應對未來數十年的增長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在設計之初便融入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管理系統,旨在打造一個更高效、更環保、更具抗干擾能力的現代化港口,能夠處理各類貨物,包括特種貨櫃運輸。這正是其「硬實力」的展現,確保在貨運量激增或出現突發狀況時,仍能保持暢順運作。
其次,是對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的雙重投資。具體行動包括港口營運商PSA積極引入自動化導引車 (AGVs) 等尖端科技,並大力招聘資訊科技及數據科學領域的人才。此等舉措不僅是為了提升營運效率、降低對傳統勞動力的依賴,更是為了透過數據分析和智能預測,優化港口作業流程,提升應對突發事件(如供應鏈瓶頸或需求急升)的反應速度和精準度。新加坡深明,在未來的競爭中,科技賦能的「軟實力」將與「硬設施」同等重要。
延伸閱讀:航運 – 如何應對港口壅堵
再者,新加坡政府與業界緊密合作,致力於營造一個穩定且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這包括簡化貿易流程、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力求在多變的國際關係中,始終保持其貿易通道的暢通與中立性。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正是其能夠持續「向客戶展示強大的價值定位」,讓全球貨主在制定物流方案時,始終將新加坡視為可靠選擇的關鍵所在。
對香港企業而言,新加坡的策略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鏡: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單純追求低成本或高效率已不足夠。企業更應思考如何打造自身供應鏈的「韌性」。這可能意味著:
- 多元化採購與銷售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來源或目的地。
- 與可靠的物流夥伴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了解為何與貨運代理合作,確保在運力緊張或出現突發狀況時,仍能獲得優先支持。
- 適度投資於供應鏈可視化技術,以便更及時地掌握貨物狀態,快速應對潛在風險。
- 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如港口擠塞、政策變動、自然災害等)預先規劃替代方案。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在於其居安思危,不斷投資未來,致力於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且極具適應性的「關鍵節點」。這份對「韌性」的執著追求,值得每一家參與國際貿易的香港企業深思與學習。
M&P International Freights
M&P International Freights深諳香港企業在拓展東盟市場所需的雙重支持:既要勇於把握機遇,亦要穩健應對風險。我們憑藉深厚的行業洞察與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包括專業的貨運代理服務,致力為您的港亞業務運籌帷幄,保駕護航。我們的專業質素亦體現在我們所獲的行業認證與榮譽之中。
- 捕捉增長機遇: 我們專注於提供由香港至東盟各國的門到門物流服務,助您無縫對接東盟的龐大市場。我們善用新加坡等頂級樞紐的地理及效率優勢,結合遍佈東盟各國的緊密網絡與在地化專業知識,確保您的貨物能高效、穩妥地運抵目的地。不論是散貨併櫃 (LCL) 還是整箱裝載 (FCL),我們都能提供合適方案。
- 構築穩健防線: 同時,我們憑藉在東盟各國貨物通關的豐富經驗,助您從容應對複雜多變的法規要求,尤其在貿易政策頻繁調整的時期。我們提供靈活的貨運代理方案,不論是海運或空運,都能滿足您的需求。此外,周全的貨物保險能為您的貨物增添額外保障。積極的資訊溝通及專業的風險評估,更是我們服務的核心,助您時刻掌握主動,運籌帷幄。
我們堅信,唯有「攻守兼備」的策略,方能助您在充滿活力的港亞貿易中持續發展。
結論
新加坡港口的強勁表現,再次印證東盟市場潛力無限。然而,要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交織的時代成功立足,企業需要的已不僅是敏銳的商業觸覺,更需具備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及堅實的營運韌性。對香港企業而言,選擇一個既能助您開拓商機,又能為您抵禦風險的物流夥伴至关重要。M&P願成為您理想的領航夥伴,憑藉專業可靠的服務,助您在港亞貿易的征途上穩健前行,共創佳績。
對M & P International Freights而言,國際物流不僅僅是一項服務,而是一項幫助企業對接世界的合作方案。 我司是香港對接東南亞的貨運代理專家,提供全球物流方案,助企業通往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挝、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市場。我們的一站式門到門服務包含海運、空運、貨車運輸、冷鏈運輸、危險貨物運輸、倉儲、貨物通關、貨物保險等。我們的服務宗旨是提供令客戶滿意的服務。 在複雜繁瑣的貨運代理商領域裡,M&P是您值得信賴的引路明燈,替您負重前進。 歡迎跟著我們一起探索國際物流的精簡方案!